蒙培元:《朱熹哲学十论》总结报告 |
文章来源:矢野浩二 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1:46:52 |
四体既正,血气既静,一意搏心,耳目不淫,虽远若近,思索生知。 是谓行无行,攘无臂,扔无敌,执无兵。故就庄周思想体系言,固不见有人与物之高下判别,乃亦无天与人之高下划分。 惟在汉儒意想中,尚保留一高高在上之天,此为与荀卿异。在庄子书中,则宇宙一切物,自然平等。肩吾见狂接舆,狂接舆曰:日中始何以语女?肩吾曰:告我君人者,以已出经式义度,人孰敢不听而化诸?接舆曰:是欺德也。故此篇所论道家政治思想,亦仅以先秦为限断。故老子又曰: 兵者,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为上。 王注云: 言吾哀慈谦退,非欲以取强,无敌于天下也,不得已而卒至于无敌,斯乃吾之所以为大祸也。故老子教人知其雄而守其雌,知其白而守其黑,知其荣而守其辱。后来宋儒言敬,亦谓心中无一事。 此称心居中虚,又不曰心之官而改称天君,此亦受庄老道家影响也。又曰: 天主正,地主平,人主安静。心何以知?曰虚壹而静。《达生》又曰: 形精不亏,是谓能移。 今试总述上引之要旨,则大体不越三端。此即《达生》篇所云其神无却义。 东晋梅賾伪《古文尚书》采用《道经》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二语,而增之曰: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生不足以挂志,死不足以幽神,……若此人者,抱素守精,蝉蜕蛇解,游于太清。蜂虿虺蛇不螫,猛兽不据,攫鸟不搏,骨弱筋柔而握固,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,精之至也。《说卦传》亦云:神者,妙万物而为言者也。 吾不反不侧,不以万物易蜩之翼。此条神人,若又越出于德人之上。盖庄子之所谓神人者,如内篇《养生主》外篇《达生》,上之所称引,实皆本于求为养生之道,故庄子之言神人,其实亦为能养生而得道者言也。阳气导物而生,故谓之神。 最先万物之所由生,则谓之元牝也。此无他,皆能不止于物以用心耳。 而心神之用本由形体而立,形体则由精气而生,《心术》篇此条,可谓会通老庄,犹未失道家本义也。则《中庸》之书,乃由道家转手而来,更何疑乎?观乎吕氏宾客《精通》之篇,而可悟《中庸》之言诚明。 老子意,谓天地间神之所以灵,亦由于得此一,一即道也,亦可谓即是此精气也。二曰心知神明,则物理天则皆于以见,此则旁采荀子儒家义耳。终则反本,未生之时,而与化为一体。下生五谷,上为列星,流于天地之间,谓之鬼神。且苟既不离阴阳之气以言神,则亦不能离精以致神矣。亦可谓是养其心知之明白纯粹之体也。 此种精气,则乃指人之最先所禀受于大化者,故又谓之德也。《通国身》又云: 气之清者为精,……治身者以积精为宝。 其曰藏于胸中谓之圣人,则仍近庄子义。所谓歧义者,谓其转移所指,转以神字指天地自然耳。 归精神乎无始,犹云游心于物之初也。惟外篇《天地》有之,曰:忘汝神气。 故《大宗师》又曰: 彼特以天为父,而身犹爱之,而况其卓乎?人特以君为愈乎己,而身犹死之,而况其真乎? 郭象注:卓者,独化之谓。独与真与神,则亦指此大化之体之内在而呈现于心知者言。《易大传》亦曰:思之思之,鬼神通之。凡神知之所知者,则知合于万物之化,而能不止于物物间。 此所谓外天下,外物,外生,易言之,即是将此天下万物生死,一切外于心知也。若谓人文化成,亦当推本于自然,则神由精生,此在《管子•内业》,亦尚能承此宗旨,无大违越也。 人见名异,则谓有知,能为形,而害人,无据以论之也。谓万物形于一气之化,一气自判为阴阳,谓阴阳之气有其精,此先秦道家旧谊也。 故能登高不栗,入火不热也。此则老子之所由异于庄周也。 而将此神明二字,连文比说,其事尤晚出于庄老,而始见于《庄子》之杂篇。此犹《庄子》书中言庖丁之解牛,痀瘘丈人之承蜩也。又《礼记•孔子闲居》:圣敬日齐。近人多讥仲舒治阴阳家言,至斥之为大巫,又谓汉儒学术皆坏于仲舒,如此等处,乃议论大节目,仲舒又何可轻议乎? 越至东汉,有《白虎通》,此乃当时朝廷儒者,集体撰述,亦汉代儒学一经典也。 若谓心能化育万物,求之中国古代思想,固无此义。如《胠箧》云: 上悖日月之明,下烁山川之精。 乘亦不知也,坠亦不知也,死生惊惧,不入乎其胸中,是故??物而不慑。此亦精神连文,亦明以精神指心术。 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伤人。正形摄德,天仁地义,则淫然而自至。 |
下一篇:湖北构建三道防线守护群众切身利益
|
相关资料 |